天津:下一個東北?

1月下旬,距離天津市中心45公裡的南港工業區,風搖衰草,殘雪漸消,寬闊的公路上鮮有人跡,偶爾駛過的物流車軋出一路泥濘。這個以石化產業為核心的工業區,2009年開建之初承載著天津經濟跨越發展的希望,被當地定位為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

“曾經輝煌過。”首批入駐園區的一傢化工廠負責人指著辦公樓大廳陳列的昔日照片感慨地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這傢工廠去年在多重因素重壓下不得不停產。而原計劃於明年投產的工業區核心工程中俄煉化項目至今尚未動工,320萬平方米的土地仍是一片荒蕪。

南港工業區的困境多少折射出當下天津的轉型之痛——產業結構偏重,高度倚賴的鋼鐵、石化等傳統工業正在式微;以機器人、高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遠未到可以取代舊動能的地步;民營經濟發展不足,服務業發展緩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天津似乎正在成為下一個東北。

逆勢下滑

2017年,天津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3.6%,較上年大幅下降5.5個百分點,創28年新低,僅高於1989年的1.1%。近20年來,天津經濟增速長期領跑全國。2010年,天津GDP增速達到17.4%,位居全國第一,此後又連續三年問鼎榜首。

“一般而言,除瞭重大的經濟惡化,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速不應該下降的這麼厲害,因為整個國傢的政策沒有發生根本轉變,但天津的GDP增速卻下滑瞭接近三分之二,這的確值得關註。” 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對界面新聞表示。

3.6%的增速的確不合時宜。在全球經濟復蘇帶動外需回升,國內供給側改革推動企業利潤反彈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較上年加快瞭0.2個百分點至6.9%,實現瞭7年來首次提速。和天津同為直轄市的北京、上海、重慶分別錄得6.7%、6.9%和9.3%的經濟增長;甚至遼寧和黑龍江的經濟增速都出現反彈,分別達到瞭4.2%和6.4%。

“產業結構依賴重化工業是天津經濟下滑的關鍵,尤其是在中國制造業增速回落和環保限產加強的整體背景下,給這一地區經濟帶來瞭很大困難。”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表示。“相比之下,東部沿海地區和北京等結構調整較早、新動能培育較好的地區取得瞭不錯的表現。”

多年來,天津利用其港口優勢重點發展瞭鋼鐵、石化等重工業產業。2016年,天津工業增加值超過上海,成為當年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政府在環保上頻出“重拳”,鋼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受到明顯沖擊,反而拖累瞭天津的增長。

環保限產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7年3月,環保部下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重點城市加大鋼鐵企業限產力度,其中很多內容直指天津。

例如,要求天津在當年6月底前完成火電行業排污許可證發放,7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9月底前對所有鋼鐵、燃煤鍋爐排放物限值。9月,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又會同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印發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天津對鋼鐵、鑄造、建材、焦化等重點行業實施錯峰生產,鋼鐵產能限產50%。

天津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天津鋼材產量4374萬噸,比上年下降瞭50%,8-12月,該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同比連續負增長,全年僅增長2.3%,較上年下滑6.1百分點。

值得註意的是,同樣為環保限產“重災區”的河北省,去年GDP增速僅回落0.1個百分點至6.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4%,較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

數據“擠水分”被認為是遼寧省經濟增速斷崖式下跌的原因之一。

因此,今年1月天津濱海新區調整GDP統計口徑時曾引發極大關註。天津市統計局則表示,由註冊統計口徑調整為在地統計口徑後,盡管2016年濱海新區GDP由原來的10002.31億元下降為6654億元,但因為在計算全市GDP數據時濱海新區與其他區縣交叉重復統計的部分已被剔除,所以此次調整對全市GDP數據沒有影響。界面新聞聯系的多位天津經濟學者均拒絕對當地經濟下滑和GDP調整發表意見。

早有征兆

事實上,天津經濟放緩早有“苗頭”。隨著中國經濟動能的切換,曾經的工業領跑者都在逐漸走向沒落。最早出現斷崖式下跌的東北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吉林長春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的誕生地,遼寧是鋼鐵大省,而黑龍江工業占GDP的比重一度居全國第一。

2014年5月,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十多年來首次跌至個位數,比全國水平的8.8%還低瞭一個0.1個百分點。作為中國北方工業重鎮,天津工業占當地GDP的比重長期在40%以上,高出全國5-10個百分點。

據當時《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報道稱,天津工業增速跌至個位數的消息震驚瞭當地多個部門,市委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緊急尋找原因,不少專傢也被喊去問策,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工業增速下降既有大環境的原因,也與天津整個經濟轉型有關。

2014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在產能過剩和內需不足的拖累下,全年GDP增速創24年最低。當年,天津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水泥產量下跌1%,粗鋼產量下降0.5%,汽車產量下降8%,GDP增速從上年全國第一的位置跌出前三名。

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月子中心

一年後,天津港的一場重大爆炸事故引起瞭人們對安全生產的關註,天津市不再新批和新建化工企業。而原本計劃於2019年投產的中俄煉化項目不知何故至今也未能開工,該項目於2010年落戶南港工業區,由中石油和俄羅斯石油公司合作建設,煉油能力達每年1300萬噸,如果建成將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煉廠。

上述南港工業區的企業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該工業區本是以中俄煉化項目為核心建設,現在缺乏大項目的依托,石化下遊產品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1月26日,界面新聞記者攝於天津南港工業區)

工業連年不景氣,服務業增速也在逆勢放緩。2017年天津市第三產業同比增長6%,較上年大幅下跌4個百分點,在已公佈數據的29個省(區、市)中排名倒數第三(截至1月31日,西藏和內蒙古尚未公佈),僅高於遼寧(5.0%)和吉林(2.3%)。

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產後護理中心推薦

2006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獲國務院批準成為繼上海浦東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同時獲得多項扶持政策,包括設立東疆保稅港區、進行金融改革試點等等。隨後,北方經濟中心、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等稱號接踵而來。

但十年過去,除瞭渤海銀行,天津似乎拿不出第二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金融機構。從代表地區經濟的上市公司來看,在滬深兩市掛牌的天津A股上市公司共有49傢,其所屬行業多為工業、能源、交通、房地產,沒有一傢是金融企業。

界面新聞記者在位於濱海新區的於傢堡金融區走訪時發現,盡管樓宇林立,但是入駐企業稀松,大量樓宇閑置。於傢堡金融區開建之初欲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金融區,其定位是“與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改革創新基地”。去年1月,全球最大的商業地產服務及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發佈報告稱,受濱海新區寫字樓新增供應入市的影響,天津寫字樓整體空置率將超過30%的警戒線。

1月26日下午3點左右,界面新聞記者到達於傢堡高鐵站時,乘客不過十人,下午4時回京高峰期也隻有百人。一名執勤人員告訴記者,“這已經算是多的瞭,平時就我們兩個人,說出來你都不信。”據當地媒體去年6月報道,於傢堡站實際運行的日均客流在5000-7000人次,與2015年建成之初預測的日均50萬-60萬的客流量相去甚遠。

和全國很多城市一樣,天津長期以來也依賴投資拉動增長。2007年至2011年,天津投資增速保持在每年20%以上的水平,個別年份甚至超過40%,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如此高速投資帶來的是天津GDP每年15%以上的高增長。但從2012至2016年,隨著投資增速從18.5%腰斬至8%,天津的GDP增速也從近14%降至9%左右。2017年,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瞭0.5%,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

陳及認為,天津投資放緩固然與國傢整個大環境有關,比如投資邊際效益越來越低、銀行信貸不斷收緊、地方政府嚴控債務等,但是,天津下滑速度之猛確實與其之前增長過快有關。“過去幾年天津的超常規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透支瞭未來的增長潛力,從而導致投資需求持續回落。”他說。

在企業傢看來,天津土地成本越來越高,人工成本越來越貴,特別是天津轉型需要引進高端人才,然而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和“鄰居”北京相比明顯處於下風。

與山東東營等石化產業基地相比,南港工業區的土地費用要高出不少,而且因為缺乏大型煉油項目,所以在中國眾多的化工園區中並不具備太多優勢。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產業園依托中海油惠州煉化年產2200萬噸工程,大大拓寬瞭下遊延伸項目的招商引資空間。

相比之下,從事機器人產業的賽百特(天津)有限公司目前發展勢頭還算不錯。賽百特工業事業部總監劉源對記者表示,天津環保限產,很多污染性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去年公司業務量較上年增加瞭40%。即便如此,賽百特也有煩惱。“我們對自動化人才需求較高,”劉源說,“但是天津本地的高端人才比北京要的薪資待遇還高,高端人才難找。”

此外,東北廣為人詬病的民營經濟活力不足,在天津也有所體現。目前天津的49傢A股上市公司中,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為28傢,占比高達57%,不僅高於全國30%的平均水平,也高於東北地區的40%。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也坦陳,天津市民營經濟規模偏小、活力不足,影響瞭全市經濟結構優化、體制機制改革、社會財富增加和群眾收入提高。

路阻且長

“我覺得天津在改革開放以後,因為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地帶,所以在節奏上,遠遠落後於廣東和長三角,包括人的思維各方面,總體上還是一個北方的城市,跟東北的思維模式比較接近。我覺得天津要轉型,路還比較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坦言道。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對全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共35個城市的營商狀況進行瞭考察,從軟環境、市場環境、商務成本環境、基礎設施環境、生態環境、社會服務環境等6方面的綜合評價來看,天津在全國35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11位,而北京、上海和重慶這3個直轄市分列第二、四和五位。

天津的排名雖然好於東北,但和其在中國近現代工商業發展史上的地位比起來,稍顯尷尬。天津地處京津冀城市群和環渤海經濟圈交匯點,地理條件比東北更為優越,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天津是中國第二大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在陳及看來,天津在對外開放程度上遠好於東北。“再加上政府對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程度、營商環境也都要強於東北,天津還是可以借助京津冀一體化的便利和協同效應,尤其是北京的技術和資本來提升其經濟活躍度,這都是東北所不具備的。”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的調研顯示,在反映一個城市的經濟綜合水平以及活力水平的市場環境指數方面,天津名列前茅,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所謂的“一線城市”。但在開辦企業耗時天數方面,哈爾濱、天津等北方城市所需時間普遍高於南方城市。

陳及特別強調,天津作為重工業中心的位置不能放棄,關鍵是要基於目前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要以現代物聯網、互聯網技術等為基礎來實現現有產業的高端化,打造產業核心競爭力。

天津在2011年已將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 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和輕工紡織列為瞭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空中客車A320總裝線、美國卡特彼勒大型發動機及發電機組、法國阿爾斯通水電設備、通用電氣高端醫療器械、英國聯合利華日用化工,加拿大麥格納動力總成等項目紛紛落戶天津。時至今日,裝備制造業在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占比達到40%以上。

天津市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將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深入對接《中國制造2025》,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十大高端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濱海新區國傢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先進制造業比重提高到60%以上,繼續實施新一輪中小企業創新轉型行動,累計6000傢以上企業實現轉型。此外,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也是今年八項重點工作之一。

早在2005年,京津冀區域發展問題就被收入國傢“十一五”規劃,國傢發改委當年正式啟動京津冀都市圈規劃的編制。2011年3月,國傢“十二五”規劃綱要發佈,提出要“打造首都經濟圈”。

盡管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提出多年,但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的狀況並未有很大改觀。北京集中瞭政治、科教、文化、金融等資源,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作用遠不如上海之於長江三角洲和廣州深圳之於珠江三角洲。

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月子中心評價

張軍認為,正是因為靠近首都北京,天津反而失去瞭不少發展機會。“從某種意義上講,北京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容易產生‘虹吸’現象。如果天津跟北京離得很遠的話,它應該是有很好的發展機會的。現在很多企業、很多資本都到北京去瞭,沒有落在天津。”

他指出,京津冀一體化的背後需要有好的制度安排,“一體化”不是加強北京的“虹吸”效應或者內部競爭,而是應該共享發展模式。比如,在城市功能方面,天津作為中國歷史上北方的金融中心,北京就不應該再去發展金融,可以將相應的金融資源朝天津轉移,這樣兩個經濟就能夠齊頭並舉。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暉也對界面新聞表示,京津冀一體化需要更多地從制度層面去推動。從協同發展定位來看,北京主要是創新和研發,天津做制造,河北搞加工,但這些定位並沒有絕對化,天津甚至河北都可以大力發展研發和創新。

王暉建議,將來北京與天津可以以雄安新區為“牛鼻子”,形成北京市北部至雄安新區的創新研發帶和從雄安新區至天津市濱海新區的高端制造帶,從而實現聯動發展。

張軍表示,天津還可以借助自貿區的政策便利加大開放力度。這樣,“北京的企業可以到天津自貿區裡註冊,可以在國際上進行更為便利的融資。同時,天津可以提供更為便利的海關服務,為北京出口提供更加便利的機會,這些都是雙方可以合作和共享的地方。”

文 | 辛圓 侯瑞寧 編輯 | 餘蔚 實習生田棟對此文亦有貢獻


arrow
arrow

    ogk648io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